午子鸣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好看小说网www.hmgb1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芒种以后

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,种子破土发芽,雨水浇灌着黑土地,秧苗很快就长起来了。

满眼望去,绿油油的田野,齐刷刷的幼苗,很是惹人喜爱。为了保正幼苗的成长,就要除草荐苗。

第一次拿起锄头是去西山铲地。

那天艳阳高照,天高云淡。我们跟着打头的,肩上扛着锄头,往西山玉米地走去。

锄头,是生产队到镇里的供销社买的,每人一个,自己动手安锄杠,不会安的就找老乡弄。

安锄杠也有说道,一定要找重量轻还结实,粗细合适木杆来装。

锄头要用磨石磨快了,最好像刀一样,还要磨亮锄板。这样铲地的时候锄板不会沾土,锄头就轻,荐苗也快。

我的锄杠,是我自己在山上找的抱马杆,它重量轻,还很结实。自己动手安上去的,并把锄板磨得飞快。

到了地头,一字排开,每人拿一根垄,打头的在前面铲,我们跟在后面。

铲地时,要把锄头尽量地往前伸,锄板紧紧地贴在垄帮上。双臂伸直,侧身、略向前倾,使劲往后拽。先铲两帮,再铲垄台,还要用锄尖荐苗。

玉米苗,一穴长出三到四颗苗,要求留下一颗壮苗。

开始时,锄头到苗跟前还要想着,留下哪一颗,杀掉哪一颗。所以,铲的很慢,总是落后,跟不上大帮。

你看吧!社员一伙,知青一帮。人家都到地头,转身拿另一根垄往回铲了。我们才铲到一少半,跟不上趟啊!手眼脑配合不好。这可不是一天练成的。

铲了一上午的地,中午收工回到集体户,大家都躺在炕上休息,午饭都不想吃了,手臂都抬不起来。

但是,大家吃完午饭,还是坚持下午上工,没有一个不去的。

就这样,坚持一周左右,就挺过去了。再铲地,胳膊也有劲了,不过,还是撵不上社员。

人家歇气了,我们还在干,我们连歇气的时间都没有。

到中午要收工的时候,老乡们从地头上帮忙接接垄,为的是大家一起回家。

有一天早起出工,到南山岗荐玉米苗,因为玉米苗长的高,用手就可以荐苗。

到了地头,每人拿一根垄开始荐苗。只见打头的一溜小跑到地头了,那速度比走路还快。

而我们才开始,低头看着一墩玉米苗,心里还在想薅哪颗,还得现寻思。人家是,眼睛始终往前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其他类型推荐阅读 More+
草原牧医[六零]

草原牧医[六零]

轻侯
“希望能到一个兽医更受尊重的地方!”林雪君只是一声慨叹,就穿越到六零年代的大草原,成了一名饥寒交迫的女知青。这个时代,现代兽医学才刚刚起步,一场小小的疫病便能令千百头牛羊倒毙、毁掉牧民们一年的心血,
其他 连载 33万字